|
以德言商 实干兴企—中国儒商文化研究会企业家理事会理事长刘云www.chinarushang.cn 中国儒商 作者: 2012年12月8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演讲,他在精彩的讲述中提到一则年少时“母亲对待乞丐”的故事,直抵人心。无独有偶,八百里秦川的古都之隅,有一位当 代儒商,他在之前几年里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多次动情讲到一个关于“母亲与乞丐”的故事——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陕北,秋黄不接的初春,乡下多有乞丐。在一户刘氏门第里,家中的母亲宁愿让自家孩子少吃一口,也要给来到门上的讨饭人一口饭吃。家中的一个小男孩不理解,埋怨母亲,“自己吃不饱,还给讨饭的。”母亲生气了,“讨饭的咋了,讨饭的也是一条命,讨饭的也是人。” …… 近五十年后,那位与作家莫言有着类似记忆的小男孩在蛰伏经年后,以饱含社会责任的姿态行走于三秦大地,他叫刘云,陕西鑫昱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是其诸多头衔中的一个。 (一) 陕北往事 一个人一旦变身为成功人士,其往事必被赋予传奇色彩,其言行也广受公众推敲,对于刘云而言,这位生性敦厚、不乏方刚的汉子, 伴随着“鑫昱商业王国”的崛起,却无意于罗列他的种种商业辉煌,与生意相比,他更愿意相谈自己饱受儒学浸染的成长史。 母亲是刘云成长中的第一个关键人物。 “没有母亲的刻意教导,就没有今天的我,”在刘云的记忆中,母亲文化不高,但中国几千年传承的优秀禀性在身上无所不在,年少时,母亲会督促他诵读启蒙经典,《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童声犹在耳边,《弟子规》里“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的警诫久留心中。做人准则无疑是母亲最看重的。这最大程度影响了刘云的人格成形。 数年后,刘云出外求学,熟读儒学经典是他的阅读偏好,从孔孟之道到诸子百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沉浸于大儒大智的文化精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梦想从没黯淡。 据刘云的同学于春雷回忆,两人当年在西北大学中文系同窗,他们班的同学是一批热爱文学的人,天马行空,富有激情,更有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而刘云的个性在这一群人中尤为突出。他们经常聚在一起举办文化沙龙,会上的刘云会引经据典指点江山,颇有谁主浮沉的气概。 大学毕业后,刘云回到小县城,成为一名公务员。在世人眼中,这是一条光荣之路,铁饭碗的观念在当时根深蒂固。如果顺从此流,刘云的人生或许会是另一条轨迹。此时的刘云,除了兢兢业业服务本职工作外,开始有了新的兴趣——研究中国古代四大商帮,而之中的晋商、徽商尤让刘云青睐,他从前人的传奇往事中洞察到的儒学的能量,从先秦的“学以致用”到明清的“经世致用”,晋人多重诚信,徽人亦商亦儒。这些已臻化境的华彩让刘云乐此不疲。 刘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下海。 我们在凝视刘云的这个决断之时,恰如一部电影的戏剧冲突,有必要去了解刘氏家族的人生图谱。刘云的兄弟姐妹中,三姐是改革初期敢于“吃螃蟹”的农民企业家,大哥、二哥亦有了出人头地的身份和地位。当人生和信仰的交割直涌眼前时,刘云不免有所比较和取舍。与其说刘云有孰轻孰重的权衡,倒不如说一种新的价值观走进了刘云的世界——他可以去更广阔的天地开拓生机,肩负更大的社会责任。而在这个当头,刘云体内积累的儒学基因将支持他走向新的抉择。 (二)光荣与梦想 每个企业家的创业史都是一部血泪史,在那些乍看与众相同细看又与众不同的卑微细节,在刘云身上,不是轮回般的重复,而是裂变式的推进,艰难与斑驳从未走远,从容与承受亦未走开。当他的产业涉足矿产、公路投资、农资、金融、文化等多方领域时,已是十年后。 生意做起来之后,是否小富即安?刘云显然不是这种人。不打擦边球、不走边缘路线、低调务实是刘云亦儒亦商的风格。而在十多年的摸爬滚打中,他将笃志尚功、以义生利、重诚守信、儒雅风度、为政以德、仁爱情怀等儒学传统渐次融入到他的企业管理之中。 “做人要有本分,做事要有良知。”刘云多年来一直在说这样一句话。近年来的工程建筑领域,质量和安全一直是公众观众的热点。刘云自始至终交出了一份份漂亮的答卷。在鑫昱承建的各类公路、隧道、桥梁工程项目中,有一个出自刘云的“三不能”铁律——“不能降低标准,不能偷工减料,不能祸害人”,简简单单三句话,足以发人深省,这种诚信精神在商州荆河生态工业园、杨凌农业科技园、蒲白黄高速公路等项目中落到了实处,鑫昱公司由此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得以立足。 2012年,由鑫昱公司承建的重点工程——韩城市龙门公路隧道工程项目,工期短、任务重,隧道长4345米,桥梁1958.92米,计12座(其中大桥8座,中桥3座,小桥1座),土方、土石方、挖方、路基、路面工程量极大。自开工以来,刘云身先士卒,冲在第一线,并把工人的生命安危放在第一位,将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工程进展神速,得到了韩城各级政府领导及广大民众的高度褒扬。 在另一个领域,刘云也正施展出他的宏韬伟略。当有机蔬菜、有机瓜果、有机粮食、有机食品成为人们的新宠时,投资农业、大量生产的生态有机肥,促进绿色生态产业,成为刘云新的着力点。 刘云发自肺腑地说,“投资农业与其它工程相比,就挣钱来说,没有可比性。而它之所以吸引我,因为一个企业家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投资农业、反哺农业,短期看是亏本了,但放长眼光,从社会效益看,农业结构改变了,农乡亲们富裕了。那么这就是值得做的大事,这就是中国传统儒学中‘义以生利’的当代体现。”刘云再度提到母亲对他的影响,生在革命老区,刘云的母亲像千千万万老区的人一样,在利益面前,从来都是先集体,后个人,就是吃不饱,饿着肚子,也要先交公粮。刘云的大局意识和利他精神是从小培养起来的。 在刘云的圈子里,流传着他的一句话——“慈善是一种生活方式”,他认为一家有仁爱的企业才会成为有生命力的企业。他曾不厌其烦地提起一个先例,2008年,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选择隐退。此前,他将全部身家580亿美元捐献给了一家慈善基金。刘云说,比尔·盖茨之所以赢得世人尊敬,最有钱并不是核心,他的慈善之心放到中国儒学的环境下,就是因为他有一颗博大的仁爱之心。因此,刘云的厚道之名远近有闻,他身边的人,只要遇到困难,他就仗义相助。贫困孩子无力上学,慷慨解囊的事情不在话下。遇到社会赈灾等公益事件,刘云更是一马当先。 梳理漫长的鑫昱之路,我们在诸多端倪中搜寻到该企业崛起的五大支点: 1、以德为立企之本; 2、以诚信为经营之魂; 3、将“笃志尚功”和“以义生利”巧妙结合; 4、将“以人为本”与“与时俱进”落到实处;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刘云对此深表认同。 (三)实干兴企 2012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当代中华儿女一定要肩负起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听到这段话时,刘云正在工程一线,他倍感振奋。 在刘云的商业梦想里,历史使命感一直在脑海里激荡。他认定一个企业家不是一个个体,一个企业更不是一座孤岛。企业要立足,不仅要靠财富拓展,更要靠文化立足。重视企业文化、重视对员工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刘云历来的工作重点,这甚至促生了刘云长久以来的“鑫昱梦”。 刘云认为,于国家而言,我们都有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于社会而言,我们都有安定团结的“和谐梦”,于个体而言,我们都有激动人心的“家园梦”。在鑫昱这个载体上,“鑫昱梦”既是在现代商业理念中追寻儒学精华,也是对未来的商业蓝图种植对儒学的期许;它是一个承载社会责任的共同命运体,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不管什么梦想,如果不去做,它只是一个梦。”刘云一针见血。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基本陈列时,说了一番语重心长、涵义深远的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箴言再度响起,自小平时代以来,务实精神再度成为时代重音。次日,刘云在同公司管理层开会时,强调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这样企业才有方向、才有活力。刘云总结为“实干兴企”,他饱满深情地说,“经世致用与实干兴企是紧密相关的。” 站在一个更宽广的视野,我们最终发现,刘云之所以进入儒商的行列,与财富并没有决定性的关联,在其事业脉络中,商业不仅仅是谋生的方式,更是其毕生为之追求的事业,在其积累财富的过程中,从未舍弃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而他骨子里的儒学人格似兰斯馨、如松之盛。旁人有理由相信,在喧嚣的商业世界里,这位操着陕北口音的男人必将有新的突破。 |